Banner
Banner
探索更多
hepatitis B
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简称:乙肝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

急性感染多为自限性,慢性感染多数无症状,但有些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可导致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

HBV感染在全世界都有流行,但西方国家较少,亚洲和非洲流行较严重。

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措施。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 serologic marker,HBVM)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必要检测指标,HBV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检测反映病毒复制情况或水平。

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和保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1、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2、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移植患者,移植前用拉米夫定;移植后,拉米夫定与HBIG 联用。   3、免疫调节治疗:胸腺肽α1 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对于有抗病毒适应证,但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干扰素和核苷 (酸) 类似物治疗的患者。

治疗慢性乙肝是个漫长的过程,耐药已成为慢性乙肝患者(CHB)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核心问题。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核苷(酸)类药物(NAs)主要有拉米夫定( LAM) 、 阿德福韦酯( ADV) 、 替比夫定( LdT) 、 恩替卡韦( ETV) 、替诺福韦(TDF)等。

国内外指南中对于NAs类药物治疗HBV耐药后策略为均推荐替诺福韦(TDF)。国内外的多项研究显示, TDF具有强大的抗 HBV 作用及低耐药性, 对多种 NAs 治疗失败的CHB 患者均有效。

绝大多数患者长期服用耐受性、安全性均较佳,但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TDF长期治疗随访8年数据表明,2.2%的患者发生血肌酐升高≥0.5 mg/dL, 1%的患者发生肌酐清除率低于50 mL/min,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存在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发生的可能性。

 

乙肝药物的发展在历经十年后,终于在2016年底有了飞跃性的突破,那就是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的问世。目前,有关TAF临床治疗的数据较少,从最新的fda三期临床公布结果来看,TAF与TDF在治疗HBeAg阴性和阳性的患者汇总疗效相当(94% vs 93%,64% vs 67%),而在肾脏安全性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在主要临床终点,T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