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约73.3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其中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左右; 同时,我国2015年肺癌死亡病例约为61万,同样居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
在组织学上,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5%以上。非小细胞肺癌又可进一步分为腺癌、鳞癌及大细胞癌。其中腺癌占比最高,约为原发性肺癌的2/3左右。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治疗方法大致分为4种,即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
科学研究证明,癌症是由于人体发生了基因变异而导致的,这些基因变异后会使细胞失去正常调控能力,从而无限增殖,最终致使癌症的发生。而靶向药物可以杀伤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肿瘤细胞,疗效显著,因此在多个癌种中被视为晚期癌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目前,已获得FDA / CFDA批准的肺癌靶向药物包括易瑞沙、特罗凯、凯美纳、赛可瑞、阿法替尼、色瑞替尼、艾乐替尼、Tagrisso等。但是,对于不同的患者,其体内携带的基因变异也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差异导致了每名患者对于相同的抗肿瘤药物所表现出来的敏感性与毒副反应不尽相同。
在美国癌症诊疗指南中明确推荐了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用药相关的基因,除了常规推荐检测的EGFR和ALK基因变异之外,BRAF, MET, RET, ROS1, HER2等五项基因变异也被列入推荐检测范围。目前,这几项基因变异已有商品化的靶向药物。
精准医疗的先决条件是精准诊断。分子分型的理念使医生可以根据肺癌患者自身携带的生物标志物以及相对应的临床状况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发现潜在可用的靶向药物及提高抗癌药物的治疗效率。
肿瘤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多个基因变异,且具有异质性。随着越来越多肺癌靶点驱动基因被发现,传统单项检测技术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下的检测需求。二代测序技术能实现多基因平行检测,在比传统检测方法更节省样本的条件下,达到更高的技术灵敏度,从而更真实地还原肿瘤变异全景。
肺癌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医享受面向肺癌患者,采用先进的二代测序技术,全面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建议的可药物抑制靶点、Ⅱ/Ⅲ期临床试验在研的可药物抑制靶点,为临床上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信息。
医享受检测的基因
医享受覆盖的靶向药
适用人群
样本要求
手术组织及穿刺样本均可,新鲜组织或石蜡包埋样本均可。